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疾病,其特點是骨量減少和骨組織的微細結構破壞,導致骨脆性增加,容易發生骨折。
骨質疏松主要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包括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;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指由于某些疾病、藥物、器官移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質疏松或并發骨折。女性發生骨質疏松癥的原因70%為原發性,男性50%以上為繼發性。隨著年齡的增加,骨質疏松的發生率也有所升高。增加和保持骨量,防治骨質疏松的措施包括:
(1)加強對骨質疏松的藥物治療,主要包括應用骨吸收抑制劑,骨形成促進劑和骨礦化藥物。
(2)高鈣飲食可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病率,可以多吃魚蝦等高鈣食物。
(3)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吸煙酗酒、高鹽飲食、喝大量咖啡、活動減少或過度運動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,應盡量避免。
(4)應進行戶外活動,接受紫外線照射,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,從而有利于腸鈣的吸收,對中老年的骨質水平有較好的影響,可以延緩骨量丟失的速度,更有效地防治骨質疏松。
(5)防止跌倒,跌倒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骨折的重要誘因,而老年人摔跤的發生隨著年齡增長明顯增加。因此對老年人要加強教育,盡力設法減少摔跤的可能性。(通訊作者 風濕科 李潔) |